成都古韵今风: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酒店
——在青砖黛瓦与玻璃幕墙之间,重新发现成都的酒店设计叙事
一、引子:当“慢成都”遇见“快酒店”
在成都,时间似乎被调成了0.75 倍速。麻将声、盖碗茶、巷口豆花,让传统生活气息扑面而来;与此同时,城南的交子大道上,无人巴士与裸眼3D 大屏又提醒着人们这里是西南科技重镇。如何让“古韵”与“今风”在同一间酒店里握手言和,成为成都最新一代酒店设计的灵魂命题。
二、选址:把历史街区的呼吸感搬进酒店
宽窄巷子东出口 80 米的“隐川里”
原址为清末三进老宅,酒店设计团队保留了青砖山墙与银杏院落,却用隐藏式钢结构替换了腐朽木梁。
锦江岸边的“濯锦泊”
建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国营纺织仓库被改造成 loft 客房,原厂房桁架被刷成铜锈色,与对岸金融城的 LED 天幕隔空对话。
送仙桥畔的“拾遗居”
老桥、旧书市、蜀绣坊一路铺陈,酒店设计把地下一层做成“非遗活态博物馆”,客人办理入住时,抬眼可见绣娘飞针走线。
三、空间叙事:三步一景、五步穿越
• 大堂:回字形的青瓦檐口与 270° 曲面屏共同围合出“天井雨幕”数字景观——下雨时,瓦檐滴落的是真实雨水;晴天时,曲面屏则模拟出川西坝子的雨雾蒙蒙。
• 客房:传统拔步床被拆解为“榻+屏+台”三段式功能模块,床屏是双面蜀锦,一面是芙蓉花锦,一面是像素风格的熊猫电竞图腾,随心情翻转。
• 走廊:地毯纹样取自汉代画像砖《宴饮图》,却在夜间由 LED 光纤点亮,步履之间,古砖上的酒樽仿佛被再次斟满。
四、科技隐于古意的细节
无接触服务:人脸识别电梯,轿厢内壁是竹纹阳极氧化铝板,指尖触碰不留指纹。
智能光环境:窗帘打开 30%,系统会自动调低床头射灯色温,模拟“成都阴天”的柔软光线。
声景设计:夜间模式启动后,隐藏式音响播放的是采集自青城山风过竹林的 7.1 声道白噪,帮助住客在火锅味与川剧锣鼓之外找回睡意。
五、味觉与嗅觉的时空折叠
早餐桌上的“九宫格盖碗拿铁”把成都早茶文化浓缩进一只青花瓷盖碗:九宫格分别盛放花椒粉、可可碎、青花椒糖浆等,由客人自行“调配”麻辣摩卡。
入夜后,客房 mini bar 提供“锦官城老酒新酿”——以 200 年老窖酒为基底,冷萃 24 小时,入口是桂花蜜,尾韵带 42 度高粱酒的热烈。
六、社群与可持续:让老建筑自己“生长”
• 酒店设计预留“可逆结构”,所有新增钢结构以螺栓连接,不破坏原始木梁;十年之后若功能迭代,可完整拆除、回收。
• 屋顶“空中梨园”种植川派盆景,修剪下的枝条被制成客房的“迷你川剧脸谱”伴手礼,真正实现“从屋顶到行李”的循环。
七、尾声:在成都,住一晚就是读半部城市史
当你推开雕花木窗,看见的是交子大道的霓虹;当你合上蜀锦屏风,耳边响起的是武侯祠的风铃。成都的酒店设计不再只是提供一张床,而是以时间为经、空间为纬,把一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编织进每一次呼吸。
下一次来成都,不妨带上一颗好奇的心,住进“古韵今风”之间,让传统与现代在你的窗前握手言欢。
申明:如本站文章或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您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!